事业发展
分享到

逼上绝径悬一线  创新工艺解难题

  作者:骆嘉成    来源:本站原创    2010-08-23    

“地勘先锋”创先争优活动要紧扣生产实际

逼上绝径悬一线  创新工艺解难题

记浙南公司鹿城广场项目塔楼A22钻孔事故处理


紧扣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难题,是我队浙南公司开展“地勘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亮点。近日,该公司在温州鹿城广场(浙江省第一高楼)项目中,采用工艺技术创新,成功处理一起钻孔掉钻事故,确保成桩顺利完成,直接减少了公司的经济损失,得到建设方和设计方的好评。

事故发生,离终孔仅差30厘米

孔内掉钻事故在桩基施工中较为普遍,事故处理起来也异常复杂,情况迥异,主要原因是受地层特征、孔壁稳定性、泥浆性能、孔内钻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孔内情况不同,所以每次事故都无法用固定流程与方法来处理,有时因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易造成质量事故,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010621日下午4时,浙南公司鹿城广场桩基工程A22孔在仅差30厘米即终孔的情况下,由于钻杆法兰(法兰(Flange)又称法兰盘或突缘,是使管子与管子相互连接的零件,连接于管端)脱落,导致28.3米钻具掉至孔底。事故发生后,机台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公司接到项目部报告后,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立即赶赴现场展开事故调查。此次事故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钻孔很深,钻头底部深度为103.1米;第二,钻具重,掉至孔底的滚刀钻头加上9节钻杆自重为8.9吨;第三,孔内处理空间局促,钻杆法兰与孔壁之间理论间距仅为32.5厘米;第四,泥浆性能不稳定,由于泥浆中含砂率高达12%,大量砂土沉淀极易形成埋钻。

事故处理,被逼上唯一绝径

情况刻不容缓,事故就是命令。公司迅速成立了以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事故处理小组。

既然钻具掉至孔底,当然首先考虑是把钻具打捞上来。在了解事故起因并判明孔内情况后,事故处理小组制定了系列钻具打捞方案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案制定本着安全第一、操作性强、成本经济的原则,由专人统一指挥、稳步实施打捞。从621716,先后分别采用锚钩打捞、直钩打捞、抱钩打捞、打捞锥拔、油压锚顶等五套打捞方案,共12回次打捞流程,但由于地表上拔力已接近孔内钻杆承受极限强度,考虑到地基、孔壁稳定性等安全风险,最终放弃孔内钻具打捞方案,开始研究唯一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成桩处理方案——事故处理,被逼上唯一绝径!

成桩处理方案,就是先将钢筋笼下放至设计深度,在钢筋笼内壁与钻杆之间(理论间距仅25厘米)下放特制管道(管道外径为Φ154),将孔底淤积沉渣清理干净后,在25兆帕外推力作用下,通过管道将混凝土从地表送至孔内,在孔底及孔壁薄弱处采用高压注浆消除质量隐患,最终将孔内钻具形成桩芯的一部分。719日,事故处理小组将方案上报设计院,经设计院权威专家反复计算与论证后认为:该处理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同意实施。

尽管设计院已经同意了成桩处理方案,但能否成功实施,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第一,钢筋能否下放至设计孔深;第二,特制管道能否下放至孔底,管壁与钻杆及钢筋笼之间理论间距只有不到5厘米;第三,管道能否清返干净孔内淤积沉渣;第四,混凝土能否顺利通过管道运送至孔底。这四项技术问题任何一项不能解决,即意味着方案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前项技术问题均能通过反复尝试来解决。而最关键的是第四个技术难题,查询资料,没有应用的先例,仅凭理论上计算可满足要求。

事故处理小组为了保证方案成功实施,又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大家群策群力,不断优化方案,将所想到的可能突发事故均作了应急部署。725日下午4点开始实施,结果如愿以偿,按照最希望的设计线路实施成功,为公司直接减少经济损失约40万元。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