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速闻
分享到

七队表彰会观后感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9-16    

编者按:一支普通的地质队,一群平凡的地质队员,一场令人激动的报告会。

相信这个热情似火的夏日一定令你激情满怀,成为每一位地质人心中珍藏的永恒记忆……

杨艳: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也曾在野外工作过,当看到熟悉的野外工作和生活场景,听到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直深受感动和震撼。我感同身受,我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和事。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一批人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发扬“三光荣”传统,讲追求,讲精神,讲奉献,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为了地质找矿事业,扎根山区,风餐露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让年轻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为地质找矿事业做出贡献。

叶翔:对于1958年出生1981年毕业即参加地质工作的我,感受更为强烈。七队建队的历史与我的年龄是相同的。在地勘行业,我已经工作了整整三十年。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经常碰到,非常亲切,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七队给我们带来哪些宝贵的财富呢?“执着与奉献”,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地质是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执着的科学态度,要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从事地质工作,必须与艰苦打一辈子交道,抵得住物质诱惑,将一生奉献给地质事业。我的体会是,只要你真正热爱这个职业,就不会觉得苦!

有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对地质工作并不太了解。七队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必然会引起全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重视,将为地质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提高地质工作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产生重大意义。地质行业有好多年没有这样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了,几个词概括就是“感动、责任、压力、行动”。

七队事迹报告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为投身地质找矿事业的无上光荣和深深责任。

李晓社:一个半小时的大会热烈紧凑,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让我们地质人的光荣和梦想在这一刻伴着感动和泪水而定格在每个参会人的心里。

同为地质人,这些故事每天也都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原来我们自己亦不平凡,十年前来到地质队工作,我曾被地质人的真实和淳朴感动,今天,地质人的高尚、奉献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有如一剂强心针,让我再次重拾生命中久违的谦逊和坚持。

地质工作场所主要是人迹罕至的野外。50年前的地质人是这样,21世纪的今天,当大部分人把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上班看成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常态时,可地质工作者却依然还是老样子――野外,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似高山、大地一样简单、厚重的人生态度!地质事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地质工作也历经兴衰,起起伏伏中,唯有真正的地质人始终坚持地质事业不动摇,将地质工作作为一生无悔的选择,为地质工作奉献出了毕生的青春和年华。这选择最初可能是一种偶然,最终却升华为一种使命,一种生命毕生的追求。无悔的选择,不懈的追求在现在浮华的现实中多么难能可贵,却被地质工作者们演绎的如此贴切、真实,让生命如此低调的华丽。

我敬佩地质工作者,更自豪自己亦是地质工作者中的一员!

章寒英:我有幸亲临现场观看七队的事迹报告会,一次次被他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一个和大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钻工,朴实无华如大山里的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的童年生活是颠沛流离的,小学五年换了四所学校,父亲长年驻扎在野外,一家子聚少离多,尽管生活上疏于父亲的关爱,可我打小就敬仰我的父亲,我想正是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无私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儿时的我曾写过一篇《我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诠释了一个孩子对于献身地质事业的父亲最真挚的理解。

如今我也追逐着父亲的脚步踏上了地质事业,尽管没有在野外一线,无法切身感受到父辈的艰辛,可我始终秉承着一个地质人后代的信念,默默耕耘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为地质事业奉献属于自己的一片光和热。

蔡琼琼:选择地质就意味着选择付出与奉献。军功章里,有地质工作者家属的一半。不管我们找出多大的矿,不管我们有多大的成就,其实都有家属的一份功劳谁不愿意自己爱人能在身边,谁不愿意当家里有些小困难时,能有人一起商量一起解决。但是地质工作的野外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勘探队员家庭必然聚少离多,这是地质工作者的现实,也是广大地质队员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心中一团抹不去的愧疚。作为地质队员的家属,只能选择默默承担和支持。而这些,更是社会所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的。共鸣源于理解,当道出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时,也许,感动流泪是最好的表达。

雷晶晶:汗水铸就荣誉,责任赢得殊荣。作为地勘系统的一名职工,这次的表彰会带给我很深的感触。七队的先进事迹主题报告会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地质工作者对工作的执着,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找矿事业!也许他们不是好丈夫,妻子临盆,不能赶回来陪在身边;也许他们不是好父亲,找矿到处迁移,子女不能受到良好教育;这种殊荣的背后是牺牲家庭的代价,这些老地质工作者的家人更应该受到尊重。作为80后的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这种坚韧执着的找矿精神,同时也要肩负起对家人的爱与责任。

杨锦洁:解读地球密码,洞察沧桑巨变,听上去多么豪情和浪漫;踏破铁鞋寻宝,爬山涉水找矿,干起来多么艰苦与卓绝。在会议上,我听到了很多七队感人的故事,看到了地质队员平时木讷但只要说到矿就神采飞扬、语言流畅的可爱,也看到了在喧嚣、浮华的城市找不到的更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历经时光之刃的雕刻,历久弥新、坚守忠诚的地质精神。在山川寻宝藏、于水石取甘甜,这是地质人对真实和美好不尽的追求。素朴的地质人,做着华丽的事业,感受到的是一份普通人品尝不到的幸福与激情。我为我是一个地质工作者感到骄傲,我要为地质事业奋斗终身。

袁静:七队是新形势下地质找矿工作的典型,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54年来,他们始终坚守“三光荣”精神,在这个金钱与物至上的社会里,这种精神更显难能可贵。

地质工作是艰辛的,从事这项工作,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清贫与寂寞。做为地质队的一名员工,我更能切身体会地质队员的不易。本次大会所涌现的一个个典型事迹,让我感同身受,泪水一次次溢出眼眶。他们是地质队员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写照。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李亦宁:七队的精神是浙江地勘人乃至全国地质工作者的缩影。地质单位在确保地质找矿和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主动融入地方,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出力。不仅是寻找资源的能手,同时也是抢险救灾的技术支撑。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说过:地质队员是为矿而生,为矿而喜,为矿而忧!每每谈到这些,不免催人泪下——感动,感动,还是感动!地勘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光荣”精神,比金子还珍贵。

刘健:有一位同事曾经告诉我,一次他出野外,旁边有许多大人和小孩。当时有位妈妈就指着我的同事对她儿子说:不好好念书,以后就像他一样!那天,同事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跟我讲这件事情的,但我知道他的玩笑里隐藏的辛酸与无奈。当时他的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也许,就像这位妈妈一样,许多人对我们地质工作者有着极深的误解。可他们是否知道,曾经,我们也经历了十余载求学路,漫漫岁月痕;曾经,教室里的灯光记录了我们苦读的身影,操场上的沙尘见证了我们竞技的汗水!是否知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哪一样都离不开地质工作者的辛劳与奉献!是否知道,我们也有梦想,我们也爱浪漫!

地质工作者是伟大的,因为选择了地质,就选择了奉献!如今,访谈纪录类节目层出不穷,但却很少关注地质工作者。国土资源部和中共浙江省委主办的这次先进事迹报告会让我倍感欣慰,为自己,更为奋战在地质工作第一线的同仁们!

陈冬:现场参加大会,我深刻感受到地勘行业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坚守精神高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三光荣精神,不断实现找矿突破。为我队的发展作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王磊:让我最受鼓舞和感动的是七队50多年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执着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为祖国找寻宝贵的矿藏,为湛蓝的天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七队是我工作的起点。曾经,我在这里不仅学会了一些地质工作的方法,而且深受他们的地质“三光荣”精神鼓舞。通过参加这次大会,我更加坚定,在我的地质生涯中,我将以地质“三光荣”精神做为自己地质工作的行动准则,积极工作,锐意进取,争取为找矿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朱长进:第一是感动。他们“为矿而生,为矿而喜,为矿而忧”的历史使命感震撼了我。邱师傅、王宽弟这些可爱的地质队员,他们在台上的表现是那么的质朴,但正是这些不加雕琢的语言和形象,透露着真实,传递着真情,令人热泪盈眶。特别是《燃情岁月》的激情演讲,真正展现了地质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守得住理想”的高大形象,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第二是感叹。如果没有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的蹲点调研,没有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同志的微博转发,或许这次大会的召开还将往后推迟。地质工作为国家作了那么多的贡献,却不愿意说出来;地质人明知自己的工作是那么的特殊和艰苦,却选择默默承受!我感叹的是我们地质人太含蓄了,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展现自己。有为应有位,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话语权,善于与上层沟通,与地方政府沟通。

第三是感恩。这次大会规格之高是空前的!这不仅是七大队的骄傲,也是浙江地勘、全国地质人的骄傲。荣誉属于七大队,但光荣和梦想却留给了全体地质人。地质人是懂得感恩的!感恩党的政策,感恩这个时代,如同一棵向日葵,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她的花朵总是向着党的太阳。我坚信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所有的地质人将牢记七队大老王的“良心地质”,立足本职,艰苦创业,坚守精神高地,努力实现找矿突破,继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谢谢你,王磊
下一篇:写在获奖之后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