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警钟
分享到

干好地质工作,您应掌握的保密工作知识要点(三)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4-12    

 

干好地质工作,您应掌握的保密工作知识要点(三)

 

案例一:

 

有关单位在保密检查中发现,某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某在非涉密办公内网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和大量敏感工作信息。此外,张某还多次在该计算机上为手机充电,致使该计算机被境外情报机构远程控制,有关信息被泄露。张某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警示:机关、单位使用非涉密办公内网,应严格区分涉密与非涉密界限。非涉密办公内网只能传输发布非涉密工作信息,严禁在连接非涉密办公内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只能在涉密单机或涉密网上进行。

 

案例二:

某市政府网站管理员李某未经审批,擅自将一份涉密文件刊登在市政府网站上,造成泄密。某市政府电子政务处王某在其他网站上搜索到一篇学习文件,未履行保密审查手续就转载至门户网站上,造成泄密。李某、王某均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警示: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应当按照先审后发、一事一审的原则,严格进行保密审查,并建立审查记录档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是信息提供部门自身审,二是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进行保密审查,三是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案例三:

某单位研究室主任熊某、知工处处长徐某及党派处处长王某违规将存有涉密文件、资料的移动硬盘和U盘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该计算机受到境外机构远程攻击,涉密文件、资料被窃取。主要责任人熊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徐某、王某被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泄密事件还在全市进行了通报。

警示:互联网是境外机构窃密的主要渠道,已成为当前失泄密的“重灾区”。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极易被境外机构远程攻击并植入“木马”。源源不断窃取涉密信息。因此,严禁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这是一道不能逾越的保密红线。

 

案例四:

某外事部门工作人员刘某,使用普通传真机将带有涉密内容的文件明传至境外单位,造成泄密。刘某受到行政降级处分,并被限期调离。

警示:普通传真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电信信道进行传递,没有有效的加密和隔离措施,信号很容易被截获。远程收发的涉密信息应通过专用的涉密网络信息系统或者机要电报等方式收发,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传递涉密信息。

 

案例五:

某部门召开重要涉密会议时,参会人员李某将手机带入会场,该手机已被境外情报组织植入木马控制,导致会场声音被悄无声息发送出去,造成泄密。李某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警示:使用手机上网、接收彩信、下载安装文件时,手机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植入间谍窃密软件,变成身边的窃听、窃照、定位等间谍工具。涉密人员使用手机要做到“五不”:不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不带入涉密场所,不连接涉密计算机,不下载来源不明的邮件附件或软件,不谈论、发送涉密信息。此外,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一般涉密场所限制使用手机。

 

案例六:

某市委办公室平时疏于对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内部保密管理松懈,致使多份涉密文件丢失,造成泄密。直接责任人张某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原工作单位;负有领导责任的市委办公室主任刘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撤销行政职务。

警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是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总则;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在职责范围内对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要带头做好和抓好主管范围内的保密工作,做到“七个管好”:管好嘴巴、文件、网络、手机、涉密会议、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