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国
分享到

开路先锋测绘人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4-08    

 

开路先锋测绘人

 

 

——我队藤桥镇林山村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特写

 

编者按:近年来,作为我队地勘延伸业一大支柱的测绘业紧扣市场发展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理念,外拓市场铸品牌,内抓机制强队伍,积极主动融入到地方建设的澎湃浪潮中,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2013年实现产值达两千多万元。但就外行人来说,或许很难真正理解,作为开路先锋的我队测绘人为了这“区区”的两千多万,付出了何等的艰辛与汗水。如果有机会,请您试着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之悉心交谈,并竖起大拇指温柔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人勤春来早,鸟语花更香。闹钟在5:50分准点奏响,催促着他赶紧从美梦中抽身,整装赶赴“战场”。揉揉朦胧的睡眼,用凉水扑腾两下仍有几分倦意的脸庞,在给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一个深深的早安吻后,蹑手蹑脚地关上房门前往同队年轻技术员的宿舍。“兄弟们,到点了……”他兜着嗓门喊着,既担心扰了左邻右舍的清梦,又怕他们睡过头误了出工时间,他说只要开工总是会提早十分钟起床,充当“人肉闹钟”的角色。他叫秦豪抒,来自四川的“辣”汉子,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着近十七年的测绘工作经验,现为我队温州综合测绘院外业测量五队队长,中等个,精瘦却显精干,粗糙的脸上总是挂着诚意十足的笑容;他们,是外业测量五队的队员,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三岁,来自全国各地且均毕业于专业测绘院校的90后,在测绘人标志性的黝黑脸庞上仍透着些许稚气。依据大队师徒传帮带的技术传授模式,院里还为五队配备了几位行走测绘“江湖”几十年的老测绘人,分别担任其中四个小组的组长。

等秦豪抒差不多将四台套的全站仪等设备做好登记并从库房搬出后, 五队的其他技术员业已开始清点设备装车了。三辆自备车载着他们从大队停车场鱼贯而出一路向西,有人借着这短暂的空隙打盹,有人吃着打包的早饭。或许是因为起得太早,又或许是因为早已形成的默契,一路上相互间只有断断续续的几段关乎工作的简短交谈。估摸着驶过三十多分钟的柏油路后,车辆拐入林山村,随着林山上临时开挖出的盘山便道一路上山,坡陡弯急路颠,车速逐渐放缓。6:30分,车辆在便道尽头稳稳停下,原先看似有点漫不经心的技术员顿时朝气起来,利索地套上橙色的反光背心,小心翼翼地将设备从后备箱中卸下,按作业程序分工各自检查所需器材,而后三人一组步行分别前往责任测区,寻找先前已经布设好的测量支点。林山,海拔三百多米,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盘山便道所通之处已规整出错落有致的梯田。再往上,自七十年代山户下迁后,逐渐荒废到人迹罕至,枯木古藤盘根错杂,野菌杂草肆意生长,连村里的老人们都好心提醒着:荒山蛇虫多,入林后每行一步切记看实了再伸脚,要格外小心注意!而这里,偏偏就是我队综合测绘院所承接的藤桥镇林山村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的作业场地。

该项目已进行了十多天,对于这里的险,五队的技术员们早已过了心理适应期。但作为项目负责,秦豪抒依然没有丝毫懈怠,“自私”地将两块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测区留给自己和老测绘人陈利南所带的组。一人拿着加长把手的砍刀在前头开路,一人扛着全站仪的支架走在中间,秦豪抒提着三十多斤重的全站仪殿后,遇到近乎垂直的陡崖,前人伸手拉,后人拖着其屁股往上顶,生拉硬拽着前进。来到前日定好的支点,对准中心架好支架,从仪器箱中取出全站仪上架,对中整平、后视定向、固定旋钮、开机设站、核对导线点坐标,三人间没有过多的言语,娴熟地相互配合协作,一气呵成。而后,两位年轻的技术员分别拿着棱镜杆,一人爬上前面的高坎,一人跳到后面的低坎,同时依据地形轮廓判断架好棱镜杆,秦豪抒熟练地通过全站仪上5倍放大的目镜捕捉通过棱镜杆上端反射面反射回的红外线,“效果好,报杆高”,他一边告知技术员上报数据,一边通过控制面板,麻溜地往全站仪中快速输入各式参数,当设备提示“该数据已保存”时,他已将全仗义水平旋转了180度,稳稳地对准低坎处棱镜杆上的反射面。掐表估算,这样测一个点的时间,从架杆、捕捉、输入一套动作下来,前后不超过两分钟。他说,该项目的地形地貌过于复杂,初步预设一个组每天至少要完成500个点位的工作量,为了加快进度,他们采用高低两条沟坎一次连测的方法提高效率。说着话的间隙,上下沟坎十几个点的数据已采集完毕,秦豪抒谨慎地将全站仪收入仪器箱,负责探路的技术员已拿着砍刀一头扎进前面的密林中,另一位技术员收好支架正准备跟往……然后,同样的标准动作又将在下一个测量支点处重新上演一次,再一次,循环往复,机械枯燥却来不得半点马虎。

试探性地询问,聊聊天会耽误他工作吗?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全站仪上的目镜摇摇头示意道:没事儿!

问他,测绘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微笑着毫无思索地答道:数据

精确最为重要。每道沟坎、每个转角、每处坡度等等细节都要仔细留心并作出专业性判断,获取精确、实在的数据后方好成图,才不辜负业主的信任。

问他,测绘工作是不是特别苦?他捋了捋已被汗水浸湿的头发,憨笑着答道:工作哪有不辛苦的,既然拿了这份工资,就该凭着良心去干活。要说苦,架棱镜杆、设碎步点的兄弟们才真叫苦,只要是在测区范围内的,陡崖断壁、斜坡深沟,都得走到位,有时候稍不留神一人多高的荒草就冷不丁地在脸上划出几道血印子;有时候看似牢固的地坪,一脚下去可能就会深陷其中;有时候藤蔓与枯木纠缠着无法用砍刀开路,只能蹲着从藤蔓底下一步步挪到位……不过只要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也便不觉得苦了。不过现在测量队里年轻技术员居多,加上测绘又是一项较为单调的工作,更加需要注意调节心情,相互间多帮衬、体谅着点,磕磕绊绊的事也就少了,年轻人的心也就踏实了。

问他,如果还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仍会选择干测绘吗?他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却提了提嗓子答道:没有这样的如果。当初看着学校发的宣传画册,梦想着到自己操作测绘仪器时的精气神就特别来劲,毫不犹豫地报了测绘专业。如今,梦想成真不说,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离不开这些宝贝仪器和这帮兄弟,对测绘的这份感情已经透到心里去了。

问他,测绘人一天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灿烂地笑道:这个问题最简单,只要不下大雨,白天基本上出野外,天黑收工后归队,晚上要及时处理数据,核对第二天的责任测区,再给设备充好电入库,回到家往往已近十点钟,一天算下来可能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工作上。

没有刻意的引导,没有形式化的假大空,简单的问题,敞开心扉的答案,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却让人由衷敬佩,也引发不禁的思忖……

临近正午的刺眼阳光已经完全舒展开来,照得眼睛直眨巴。上午的预设工作量已圆满完成,技术员们一丝不苟地收拾好设备,一步一留心地逐渐往半山腰的集合点聚拢。端着村里头送上来的简单盒饭,席地坐在黄土堆上一顿狼吞虎咽,聊天、刷微博、眯眼打盹,每个人都用自己最惬意的方式稍微舒缓下一上午的疲惫,这也是为下午的披荆斩棘而养精蓄锐……(陈  斌)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