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国
分享到

为浙江寻宝 我们在行动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6-24    

为浙江寻宝 我们在行动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科学发展纪事

 

电影《山楂树之恋》描绘了地质勘探工作者“老三”的纯美爱情故事,那结着火红果实的山楂树见证了地质勘探队员身上世代相传的拼搏精神。

在钱江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数以万计的“老三”走过半个世纪的艰辛,依然高唱豪迈的《勘探队之歌》,为浙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的资源保障而默默奉献。

在这建党90周年的伟大日子里,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这些常年奋战在天地之间的可爱人们,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

 

资源为王的新时代——地质工作再放光芒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地质勘探曾经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

半个多世纪前的今天,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多少共和国的优秀儿女告别了繁华的都市,豪情满怀地走上了为祖国寻找宝藏的艰辛历程。茫茫戈壁荒漠,漫漫青山丛林,一首《勘探队之歌》唱红祖国大江南北。

然而,不知何时起,地质工作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社会上一度流传“有女莫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事实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质工作陷入低谷,浙江地勘单位与全国一样,走上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之路,大多数地质工作者从事施工、工程勘探等业务,地质找矿工作几乎中断。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列车步入快车道。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矿产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在与国际矿业巨头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时,我们常常体味到受制于人的尴尬。

海湾战争、利比亚战火……争夺资源常常成为现代战争的导火索。如何掌控资源,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资源为王”的新时代,重要矿产资源对产业影响日益深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地质找矿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质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省地勘局现任局长华宣奎看来,当前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改变固有的全球资源配置格局。资源保障,已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浙江地勘工作围绕资源保障战略的转型升级已时不我待。而对原有的地勘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活力也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数十年的沉疴犹在,改变决非易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行业的特点,从整体而言,浙江省地勘单位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思路决定出路。转型升级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大力推动地质找矿,回归地质找矿的主业,使地质工作真正成为浙江省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深思熟虑之后,省地勘局选准了改革方向:好字优先,全力发展地质勘查主导产业;稳中求进,切实提高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保有压,实现其他产业健康发展。

正确的方向,必然走向胜利的大道。今年330日,《浙江日报》报道了《浙江发现70吨超大型稀土矿》的消息,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浙江矿产资源贫瘠的认识。

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浙江地勘经济呈现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快速提高、支柱产业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其他产业发展基本稳定的格局。

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在千方百计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浙江省地勘系统也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十一五”期间,全局生产增加值增加到2010年的11.36亿元,年均递增12.37%;全局国有资产增加到2010年的15.56亿元,年均递增13.35%;全局利润增加到2010年的2.57亿元,年均递增20.75%

目前,浙江省地勘局拥有矿权237个,新查明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发的矿产地50多处,其中超大型钪多金属矿1处,铀、银、镉等大型金属矿3处,铜、铅、锌、钼等中型以上金属矿10处以上,萤石、叶蜡石等大型非金属矿10处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超过千亿元。我省矿产资源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格局,能源矿产铀资源前景乐观,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较大,非金属矿产资源继续保持优势。

随着近年来在省内“钦杭成矿带”、“武夷山成矿带”等重点成矿区带连续勘查发现潜在重要资源和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不仅对缓解浙江资源约束、增强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印证了浙江独特的地质构造具备广阔的找矿前景,进一步夯实省内“攻深找盲”的实践基础,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我省找大矿、找好矿的信心。

 

沉甸甸的使命在肩头——浙江经济打上勘探者烙印

 

靠着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浙江一跃而成经济大省。同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保护地质环境高度重视,地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先行性地位日益凸现。

浙江地勘局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动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地灾防治,浙江地勘主动当好“急先锋”。立足主动服务“平安浙江”和生态省建设,省地勘局积极融入地方,全方位、多渠道地提供强有力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台汛、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期间,该局分布于省内各地的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随时待命,闻灾而动,努力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局指导完成应急排险地质灾害工作数百项,有效避免许多伤亡事故的发生。

青川援建,浙江地勘勇于承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该局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省援建青川所有工程的勘察工作。完成了青川3个乡镇灾后重建规划区的地灾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区30多处重大地质灾害点的应急勘查设计工作。该局一线援建队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先进单位”,一项目部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地质服务,浙江地勘主动助力经济发展。该局实施了全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江山市城市岩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以及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平阳南麂列岛等地质调查与评价等项目,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地下水与热矿水资源勘查与评价,积极推进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工作,为我省推进旅游经济和低碳经济寻求新的途径。

大平台大项目,浙江地勘发挥着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工程勘察领域的优势地位,在一大批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核电站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中,全力驰援服务地方经济。在西湖引水、杭州湾跨海大桥、城市轨道交通、秦山核电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勘查、施工中,地勘队员攻坚克难,按期、高质、安全无误地完成了所承担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省建设工程(优秀勘察设计)“钱江杯”评选中,该局项目成果连续多年囊括“钱江杯”一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浙江地勘,正以一往无前的创业创新勇气,迎来发展的黄金年代。

 

聚焦“三光荣”群像——瞧这些可爱的“老三”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当年的“老三”如今是怎样的精神风貌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借助微博的独特传播魅力,“老三”们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今年春节前后,浙江省级机关的部分干部来到省第七地质大队丽水基地蹲点调研,并被地勘人风餐露宿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有人发微博:“这几天在地质队的所见所闻,地质队同志无私无怨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博学精深的专业水平,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条微博迅速引发了成百上千条持续跟帖、热议。一时间,新时代的“老三”又重回人们视野。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这支浙江省地勘系统的王牌之师。成立于1958年的七大队,是浙江省矿产勘查开发的主力军之一。多年来,他们发现矿种57种,探明储量矿种26种,大中型矿床30余处,探明储量潜在经济价值800多亿元。

遂昌治岭头金矿、青田县石平川钼矿等大中型矿床,就是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陆续走入世人的视野。

凭借骄人业绩,七大队荣获了“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和“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是浙江省地勘队伍中唯一一支两次获得全国地质找矿最高荣誉的地质队,并连续18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一代又一代地勘队员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将宝贵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了祖国的地勘事业。

杨晓春,是一位在地勘系统奋斗了近30年的老勘探队员。他从省第七地质大队调到第一地质大队任总工程师不久,便参与和见证了一桩奇迹的发生:在浙西北地区发现一超大型钪多金属矿床,初步探明钪资源量超过70吨,价值约700亿元。

今年50岁不到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杨老”。同志们总结了与“杨老”联系的规律:同事们怕晚上接到“杨老”的电话——因为又要布置任务了,“杨老”却喜欢晚上接到大伙的电话——因为又见矿了!

王宽弟,第七地质大队的地质工程师,老党员。今年60岁的他有个习惯,每天早早地就带着队员,背上沉甸甸的地质包,向深山矿点进发。翻山越岭,腿脚酸痛,却从无怨言。

35年下来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头发花白,唯一不变的,是一颗献身地质事业的心。“有人说地质工作很辛苦,这是事实。但通过我们的工作,一项项地质调查报告完成时;当通过我们的地质勘测,一座座矿山或电站建起时,我会觉得自己没白活。”他的话朴实而动情。

陈升立,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分队长,高级工程师。虽然刚43岁,但头发早已稀疏,显得有些苍老。

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陈升立,在10年内为国家找到了3个大中型矿。还是这个陈升立,曾有民营企业开出50万元的年薪邀请加盟,但被他拒绝:“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当然要为国家找矿。”

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寂寞的时候就唱歌,唱给自己听,唱给采集到的一块块岩石标本听,唱给深山里的花草树木鸟虫听。”陈升立说。

今年24岁的王青是地勘队伍中的新生代,虽然毕业才一年,却已经晒出了地质人特有的黑皮肤。

刚参加工作,王青就被派往遂昌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部工作,有一次接连三个月没有假期,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没多久,他就跑遍了方圆120公里勘探区的角角落落。

这些老中青三代地勘队员,以过硬的作风、无私奉献的情操和骄人的业绩,诠释了“三光荣”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时代新内涵,将“三光荣”精神一代一代传承并发扬下去。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已上肩头。就像当年意气风发的“老三”,新时代的勘探队员们整理行装,迎着那高山流水,再上征程。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