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普法
分享到

新常态之地质工作发展思路探索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7-12-14   

 

新常态之地质工作发展思路探索

 

一、地质工作发展面临新形势

地质工作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并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地质工作发展至今,顺应历史潮流并遵从国家使命,经多次的改革创新,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凭借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直接拉动了对矿产资源需要的增长,带动了矿业的繁荣,拉动工勘、测绘等地勘延伸产业的发展,地勘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双重影响,地质事业又陷入低迷,地勘单位明显感觉吃紧,地质工作的春天不见了,似乎进入了冬歇期。地质事业和地勘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地勘管理、单位属性、人员结构、发展方向等均需进行调整,以变求生存、以变求发展,灵活变通,稳中求进,才能适应当前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驱动地质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地质人继续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地质工作发展遇到新问题

(一)地勘单位改革迫在眉睫

回顾地勘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历程,虽然一系列改革确实改善了不少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但总的来说,其发展仍过多依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勘单位的衣食问题,却没有解决地勘单位的生命力问题。“顶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使一些地勘单位因迷恋财政补贴而养成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观念,从而削弱了地勘单位主动创新的欲望,严重阻碍了"造血"机制的形成。其次,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缺陷使一些地勘单位长期形成了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低价值链”模式,技术水平低,品牌建设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乏力。

(二)地质工作投入比例逐年降低

地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宏观经济调整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转中,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减少,出现了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地勘行业也进入了由快到缓的转型期。浙江省内地勘投入同样呈缩减趋势,地质找矿业务不断减少,正在进行的找矿工作中断,成矿条件较差的矿区开始关闭,以矿区为家的一线找矿人员面临待业的境地。另外,开发矿种种类、区域勘查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但同期,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地质科技投入正逐年上升,增长速率8%~15%不等。

(三)地勘队伍人员结构比例失调

近年来,我国地勘队伍已初具规模,人才结构逐步完善,人才能力日益提高,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地勘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结构不完整,人才流失严重,无法支撑地勘单位的继续扩大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地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促使供给结构(或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地质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既要有足够的学习经历,又要有过硬的生产实践训练,其培养成本较高,又缺乏令人向往的工作环境、健全的人才机制和优厚待遇,造成人员不足,特别是一线技术骨干缺乏,形成的老、中、青技术工作人员梯次不合理,人才建设服务跟不上,再加上一些老的地勘单位存在退休人员比例过大的问题等,最终造成地质工作发展受限。

(四)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科学的研究性和探索性。矿产资源普查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能不能奏效,地质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地质条件、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地质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客观地说,当前大多数基层地勘队伍,还属于生产型单位,但缺乏研究与创新,缺乏研究型人员和专业实验室,再加上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系不紧密,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难形成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而创新的科学技术。没有新的技术方法,就很难解决地质工作的风险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亟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以提高地质工作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益。

(五)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地质精神力量缺乏

作为传统型行业,同时也是冷门高危职业,选择了地质工作,就是选择了与山为伴,与水为邻,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特别是经济社会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提到地质二字,很多人会望而却步,条件苦、收入低、地位低、无前途等是社会赋予地质人的标签。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多数不愿从事这个行业,即使已经走上地质岗位的人也会选择跳槽改行。缺乏地质三光荣四特别,势必会影响地勘行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进而阻碍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质工作发展方法与思路

(一)客观清醒认识新常态,着力推进地质工作改革

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并将在环境保护、矿山修复、生态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农业、水利设施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地勘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15年初,浙江省地勘局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湖州召开林天宁局长在会上指出,要把工作重点从注重地质找矿主业拓展到地质找矿理论研究、矿业经济开发、地质公益服务,海洋地质、地热能以及海涂、海砂开发等一系列与地质工作相关的产业链上。从原先单纯的找大矿向找富矿、名特优矿以及市场需求的矿转变,从浅部向中深部、深部拓展。地质工作从陆地转向海洋,做到陆地、海洋并重。工作地域上要从省内向省外延伸。

(二)加大地勘单位改革力度,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地勘单位是从事地质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地质经济活动的细胞。一方面,地勘单位通过满足地质市场需求,实现其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完成供需双方的价值交换,实现其经济职能。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地勘单位就没有服务对象,就无法实现社会价值,就没有存在的社会意义;同样,离开了市场需求,就无法实现市场供需双方的价值交换,就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的保值或增值,地矿经济就不能发展。地勘单位需要重新定位,尤其是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更应引起高度关注。现有事企混杂体制不利于地勘单位应对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应通过事企分离、深化企业运行,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重点打造地勘实体经济,实现由生存型事业单位向发展型企业集团转型。

(三)加强地质工作科学管理,实行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要发展,地勘单位要转型,必须重新审时度势,分析当今面临的发展环境,通过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发挥规划管理的统领作用,来确定未来市场的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确定合适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树立品牌和提升地勘单位形象;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借鉴其他行业或企业运转的先进模式,如建立精细化管理、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扁平化管理,风险管理等来切实提高地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主动权。在对地勘单位改革时,应通过重组整合,企事业全面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梳理产权结构,建立明确清晰的产权管理关系,加强监管、降低运营风险,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及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控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四)加大地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地质行业发展至今,虽然我国的地勘队伍已初具规模,但专业技术骨干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原来的地质工作主要以找矿为主,地勘队伍人员主要集中在矿产勘查领域,其余行业相对较少。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地质发展重心转移,工作内容由地质找矿向水工环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转变,人才的需求类型也在发生改变。以往能力单一、职责分明的多部门合作已经不满足市场经济下效率和精简的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是适应市场竞争选择的趋势。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人才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动态的用人机制和培养计划,优化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激励成长机制、严谨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出台规范的人才考评办法和自我约束机制,打造一支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队伍,以推进地质事业向前发展。

(五)加大并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

地勘单位应以地质项目为载体,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以项目合作、学习交流、业务技术培训、参观指导等方式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引进地质技术新理论和方法,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提升专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除学习他们的先进理论和创新成果,还应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科研设备,或展开与他们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和实验室,更好的为地质事业服务。持续加大科研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地勘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科研专项项目,结合国家和省地勘基金项目实施,持续加大科研项目力量投入,努力提高地质科研水平,开展好各类地质科研项目。

(六)切实提高地质工作者薪资待遇,稳定队伍发展

地质行业是一项艰苦的职业,入行简单,坚守难。地勘单位应切实建立健全薪资待遇制度,满足地质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提高工资水平和野外津贴发放,并向一线地质技术人员倾斜,并改善他们的地质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队伍发展,防止人才外流,不但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也能实现职工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梦,让地质工作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七)建立和谐的地勘文化,创建美好家园

地勘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共识,一种凝聚力。地勘单位应更多地通过开展党内活动、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方式,与团体交流、与个人谈心,主动了解大家关心的问题,解决大家之所需,并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还要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的文化管理方法。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心职工成长,为职工提供发展机会,让每个人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地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富足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并通过宣传、产品、服务等载体,向社会展示地勘单位和地勘队伍的形象,营造和作用于地勘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从而实现地勘文化的繁荣,让地勘文化凝聚人心,指引方向,为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八)弘扬地质精神,做一名合格地质人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但需要知识、技术、人才、资金投入等,更需要行业的职业精神。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地质人的工作写照,三光荣”“四特别是地质行业的职业灵魂。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地质工作者必须扎根山野,必须面对艰苦,必须忍耐寂寞,相比于所发现的富饶宝藏而言,我们拥有的物质财富也许并不多,但我们的精神无疑是富足的,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坚守地质,拿出点奉献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地质人,为实现中国梦幸福梦做出点自己的贡献。

(全文略有删减)(许鹏飞)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