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速闻

苍南矾矿研学,我们在路上

作者:贾陈甜 余盼盼 来源:本站 2019-08-06

苍南县矾山镇号称“世界矾都”,矾山的炼矾历史悠久,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矾矿开采,至今已有640多年开采史,开采历时之长是全国独有。但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变迁、产业升级,传统的高污染低效能的矾矿开采已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经过多年的探索,矾山镇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关停了矾矿工厂,将矾矿工业遗存保留下来,打造一条独具矾矿特色的乡村振兴观光带,继续谱写古老矿山文明的新篇章。

720日我们地质大队一行人参观了采矿遗址、炼矾遗址、矾矿博物馆、附属遗址建筑本体与早期沿溪采矿和从山上往山下平地发展的城镇历程以及独特的工业景观和福德湾老街传统民居景观,这些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稀缺的景观资源。

在遗留的炼矾生产车间,可以看到铁轨、煅烧炉、结晶池等生产遗存,在四通八达的矿硐里仿佛还能看见采矿工人劳作的身影,阴凉透风的环境不禁让人沉思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延续至今是多么不易。矿石博物馆里展览的从各地收集而来奇珍异石,让人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感叹投资创办博物馆人的用心和努力。

南洋312平硐内有数不清的硐体和硐群,几十个采空区,石硐硐硐相叠,宛如迷宫,没人带路就会走不出来。硐内的铁轨也众横交错,沿着铁轨可以走向各采矿点。平硐内有个能容纳七、八百人的防空洞,冬暖夏凉,以前是矾矿工人在这里学习开会的场所,现在已开发成为旅游点。

不同时期的遗址记录了矿业劳动者生产和生活的场景,也见证了中国矿业发展演化直至强盛繁荣的历史进程。其开创的“开采-煅烧-风化-溶解-结晶”工艺流程保留完整并至今沿用,衍生的采矿、爆破、掘进、冶炼等技术则对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煅烧炉为第三代煅烧炉,采用“间断混料炉煅烧”工艺。明矾矿石从矿区运来之后,经破碎、筛选后按大小分类,等待煅烧。工人将稻草、木柴等引火物铺入炉底,再按照一层烟煤、一层矿石,再一层烟煤、一层的方式将窑炉填满。矿石经24-30小时,烧至暗红色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结晶是明矾的收获过程。煅烧过的矿石经过风化和溶解之后,矿石中的硫酸钾铝充分融入水中,形成明矾饱和溶液。此时的饱和溶液还有砂浆等杂质,需注入结晶池,进行进一步处理。1号结晶池便是其中的代表。在结晶池内,砂浆等杂质慢慢沉淀,明矾晶体慢慢生长。最终,晶莹的明矾便成为矾矿工人们沉甸甸的喜悦。

矾山镇南侧的福德湾,正是随着矾业的发展形成的村落。这座因矾而生、因矾而兴的村落,成了温州最南端县城里历史遗留下的风韵美景,从而走入了很多人的视野。六百多年的明矾采炼历史,不仅留下了较为完整的矾矿遗址,也遗留下大量可供参观的矿洞、街巷及村落民居。福德湾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整个村落沿鸡笼山而建,坐南朝北。绕着村子走一圈花不了太多时间,但却可以让人对当地矿工如何神奇地将石头化为晶莹剔透的明矾有一个大致认识。这个小小的村庄,却足够强大的支撑起了引人为傲的光辉历史。村里,散落着炼矾遗址,有最早的采矿洞口雪花窟,有担负着明矾运输和村民生活出行的挑矾古道。炼矾炉由基座、炉室、投料室及烟囱四部分组成。炉身由青石堆砌而成,炉基则用花岗石砌筑,上小下大,呈圆锥形状。炼矾炉遗址的存在是福德湾古村独特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挑矾古道漫悠悠,这个因矾而建的苍南古村落,以其布局、建筑、矾矿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名录。

近年来,矾山镇根据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定位,以申遗为主线,以国家矿山公园创建为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正在为把矾山建设成为国家工业遗产基地和国际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而不懈努力。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