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速闻

我的地质文化之旅

——时光深处的福德湾

作者:于春 来源:本站 2019-03-15

上个周末,难得的好天,春阳普照大地,蓝天白云悠然自在,我们一行七人从温州出发前往苍南福德湾,近距离体会千年古街的魅力。

福德湾位于苍南县“世界矾都”矾山镇西南,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矾矿变迁发展的记录者,是矾矿千年沉淀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福德湾依鸡笼山而建,本是矾矿工人行走道路。过去,矿工们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回回,双脚把大地上打磨,汗水把大地浸湿,硬把荒芜的山坡压出了一条宽3米的街道。有了街道,慢慢地有人摆摊卖东西,让过往的矿工在劳累之时能够填饱肚子,能够得到片刻休息。这就是福德湾古街的雏形。

福德湾也是提炼明矾的主要场地之一。矿工们从矿洞之中采集原石,运输到此,进行加工,提炼出清澈透明的明矾。他们一直遵循《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水浸法”炼矾技术,沿用“焙烧、风化、溶解、结晶”四道工艺。千载之后,福德湾遗下了大量矾矿遗址,成为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我们进入福德湾之后,入眼处是两个又大又高的砖窑,高高的烟囱直耸入云。矿工们采集来的原石放入砖窑,熊熊烈火把石头进行了蜕变。虽然砖窑的火已经熄灭,甚至在台风影响下有些损坏,但是我们站在砖窑前面,依然能够感受到炙热的温度,把我们的心也变得火热起来,一个个都特别想了解明矾石的前世今生。我们把眼睛移动到砖窑对面,是一处木制结构房屋,房屋内并无房间,而是一块空地,这就是晾晒明矾的地方了。木屋在岁月侵蚀下,变得有些摇摇欲坠,但是我们一点不在意,反而更兴奋,使劲睁大眼睛观察着房屋的每一个角落,看得入了迷,仿佛看见了当时矿工们晾晒明矾忙碌的身影。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在经过煅烧、晾晒、溶解、结晶,就能变成透明的明矾石,这是多么的神奇。我们迫不及待地了解提炼明矾的另外两道程序,却非常可惜,因岁月久远,这两种场地废弃太久,福德湾还没有开放。如果想要观赏,只能到山下的矾山镇。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惋惜,又被古色古香的福德湾古街吸引。一条蜿蜒起伏的古街,展现在我们眼前。地面是青色石砖,整齐有序地从山下一直铺到山顶,两侧房屋为砖瓦结构,或者石瓦结构。石瓦结构最有历史气息,建造房屋的石头就是矿山之中开采出来的废石,颜色呈暗红、褐红,有些就是明矾石的原石。古街一片静怡,像一位温柔的女子,正在轻轻地召唤着我们,让我们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扑入了她的怀抱。街道两侧房屋都是店铺,售卖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有福德湾特产肉燕、有透明的明矾石,有明矾石做成的工艺品,让我们眼花缭乱。

斜阳从窄窄的街道上空落在青石板上,古街更加有了韵味,我们早已经等不及,争先恐后地跨入古街。一股沧桑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街浓郁的历史气息。我们站在无字碑前,触摸着冰冷而有温情的石碑,知道了矾矿开采的历史和变迁发展;我们喝着郑氏的“爱心茶”,感受到了矾山人的热心与淳朴;我们品尝着矾山肉燕,体会到了矾山人的勤劳与智慧;我们走进狭窄的“微缩馆”,内心深深被震撼,老矿工朱善贤夫妇用双手打造出一座美轮美奂的微花园,惊叹他们的毅力和大度;我们站在山顶邮局,再次感受到来自明矾的魅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明矾晶体,摆满了整整一屋子,把我们的双眼都迷住了,再也那不开。

古街不长,也不宽,在我们心中却宽敞无边,充满了历史气息和文化气息,承载了矾山人一代代人的汗水和泪水。一趟福德湾之旅,让我们收获良多,真想与古街融为一体,与她一起见证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TIM图片20190315161854.jpg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