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发展

十一队地质人的一天 之 垂直向下400米,摸入矿洞探秘记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7-05-12

 

垂直向下400米,摸入矿洞探秘记

 

新闻背景:根据青田石平川钼矿乌岩尖矿段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安排,为取得最新的第一手地质资料,413日,矿二院组织项目组技术员,深入生产中的矿井,展开为期一天的下井实地调查。矿洞宛如一座地下微型王国,一条条凹凸坑道像蜘蛛网一样,四向延伸,追寻着矿体走向;纵横交错的铁轨匝道,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引导着轨道车向地面平台不断运送矿石宝藏;一盏盏白炽灯,结伴依壁而挂,照亮着矿工掘进的方向。这里,离地向下400米,阴冷潮湿,噪音闷响,处处危险;这里,好似地质队员的野外“狩猎场”,使劲嗅探着矿藏的气味,努力寻获并验证来之不易的找矿线索……

 

8:00,预设出发的闹钟准时响起。在匆匆吃完早饭后,技术员们整装待发,再次检查随身装备工具,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图纸、铅笔、皮尺、卷尺、安全帽、电筒、胶鞋等,样样少不了。当然,还有不能忘记带上中午的干粮——一大壶水和一大块面包。工作区域路途遥远,且深处地下,午饭只能在矿洞中随遇而安,简单对付,这对地质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8:40,从石平川基地驱车到达外黄垟村乌岩尖矿洞入口处。与矿山工作人员对接交流,在充分说明此次下洞主要任务的基础上,详细了解矿洞内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及安全注意事项。由于坑道内正在开展放炮作业,需要等待烟雾散去才能下井。候井时,技术员们按规章要求,穿戴并试用安全装备,再次相互检查随身工具,默背下井安全注意事项,调整身心状态。毕竟是入地百余丈,安全第一,不容丝毫马虎。

10:40,矿井安全员示意放行,开始下矿井作业。在轰鸣的马达声中,从地表乘坐罐笼垂直下降230米,这相当于四座17层楼的高度,地表满满的阳光在头顶的视界中逐渐缩小直至昏暗,体感温度也随之不断降低,让人恍然若世。出罐笼,沿平巷前进500米,再次经过了一个200米斜井和300米斜井,到达地下标高200米的作业区域。从地表600米标高到达200米标高,向下400米的垂直距离,坑道交织的地下迷宫终于一展眼前。

11:40,未作半点休整,技术员们到达掌子面施工区域,开始实调作业。在矿山总工的要求下,正利用风钻施工设置炮眼的矿工师傅们,暂时停止作业,腾出作业空间。技术员们拿出地质锤和放大镜,借着微弱的矿灯,敲打岩体,探查岩脉,仔细观察掌子面情况,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并如实记录在案。

 

12:40,一顿简单的午饭过后,技术员们抓紧时间,对新施工的坑道进行编录。先是让矿工利用高压水枪清洗洞壁,然后拉上皮尺,实测洞子的实际高度和宽度,然后仔细认真分析研究地质情况,一一记录标注在记录本和地质图上。

14:40,地质编录完成后,在剖面上连接对比,依据实际照图分析矿体分布情况,与矿山技术人员讨论研究矿体延伸、倾向方向,所赋存的位置等情况,为矿山开采的下一步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15:40,完成资料分析,并再次与实地情况匹配对应后,收拾工具准备返回地面。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对于已经工作了一天,浑身疲惫的技术员们,需要从地下重返地面,难度不小。狠着心,结队一点一点往上爬,体力透支的症状在此时慢慢显现,双脚发软,心跳较快,汗流加速……用时整整1小时,终于抵达罐笼升降平台。

16:40,巧得是正赶上罐笼紧急抢修,技术员们只好在罐笼下专门开辟的休息室里,一边喘息休整,一边焦急地守着唯一的一部有线电话,等候下一步指令。在湿暗的环境里,长时间的空腹徒步后,猛一坐下,仿佛心都跟着冷抖起来,而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重见天日”。

1740,在得知罐笼需返厂维修的“噩耗”后,预想舒服地乘坐罐笼快速回到地面的美梦破了。所剩唯一的选择项是,只能从罐笼的应急通道向上攀爬至地面。这是一条直上直下的通道,4米一个铁楼梯,螺旋上升,总共60个铁楼梯。继续等待只会更加消磨斗志,技术员们相互鼓着劲,咬咬牙一步步向上攀爬。为了树立信心,转移疲劳的注意力,每爬一个铁楼梯,大伙就相互报数,告诉自己又征服了4米,距离呼吸到地面新鲜的空气又近了4米。

18:40,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快至虚脱的技术员终于抵达了地面平台,春的气息再次迎面扑来,爽心爽肺。草草地吃过完饭,“葛优躺”在越野车上返回基地,用尽最后几分气力收拾好资料后,困倦地直扑入床,鼾声渐起,美梦而至……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