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发展

再寻一个石平川钼矿或不单只是梦想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5-12-07

 

再寻一个石平川钼矿或不单只是梦想

 

——十一队石平川省基金项目组工作侧记

 

 

 


 

20133月,初春的浙东南,乍暖还寒。

作为我省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751地质找矿工程的一项重点,十一队组织承担的《浙江省青田县石平川地区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立项成功。在大队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下,项目具体承担单位矿二院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的项目组启程奔赴矿区,开始新一轮攻深找盲、探边摸底找矿工作。这也是我队继2000年在该地区发现85号矿脉,并经青田县成功出让采矿权,获取3.18亿元出让款后,在石平川外围再次开启的深部找矿行动,踏上再寻一个石平川钼矿的梦想之旅。

不畏艰险敢为先,无惧压力寻突破

项目开始了,严峻恶劣的工作环境挡在十一队地质人的面前。

项目所在的石平川地区属中低山区,最高海拔标高1215m,地势高差300700m,项目工作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山势陡峻,遍布峭壁悬崖,地形切割深,环境十分恶劣,交通蔽塞,开展地质工作难度非常大。很多专业地质队伍在实地踏勘现场后,都纷纷摇头,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连做1:1万土壤测量采样都没有人愿意接手。艰苦锻炼毅力,信念成就梦想。在极端困难和巨大压力面前,十一队地质人没有退缩,更加坚定找矿立功的理想信念,咬紧牙关,勇往直前。项目组集中全部技术力量,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缺水缺电、生活补给匮乏、工作环境恶劣等不利条件,硬是在峭壁山间,荆棘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保障了各项地质工作顺利开展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那段时间,技术员的身上没有不被刺破的,登山鞋没有不被蹭出裂痕的,没有人没经历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悚的……项目组负责人潘锦勃每每激动地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都忍不住眼含热泪,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他感慨万千。

在项目组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环境最为恶劣的的硬骨头——毛坪块段地质填图及异常查证工作提前完成,架设索道搬迁钻探设备工作提前完成,一个个阶段成果接踵而至,喜报频传,十一队地质人正按照自己的脚步加速在石平川矿区放飞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迎来曙光

从矿区内前人的地质工作经验来看,长期以来的找矿主攻方向都是石英大脉型辉钼矿,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外围找矿到底路在何方?

思路决定出路。这一次,十一队地质人在编制普查设计方案时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设计中将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模式考虑进去,对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开展深入分析,对新的矿床类型和矿化种类进行仔细研究,通过地表勘查、工程揭露、样品化验和综合分析研究,找矿思路从原来找单一的石英大脉型辉钼矿转移到寻找浸染型钼矿上来,建立了“石平川”式找矿模型,这种创新思维使该项目的找矿工作已取得关键性突破。项目评审专家组在给项目普查设计方案打出“优秀”成绩的同时,还给出较高评价:“石平川”式找矿的创新理念,在矿床类型方面,蚀变岩型辉钼矿及浸染型辉钼矿,尤其是赋存于外接触带早期岩体浸染型辉钼矿是石平川外围地区新的找矿方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也改变以往地质技术人员负责所有技术问题的做法,统筹协调基础地质、水工环、测绘、钻探等各专业技术员协同会战,群策群力。得益于新的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法,十一队地质人在北侧金坑块段布设的第一个钻孔中,就欣喜地见到品位达2.18%的石英大脉型辉钼矿体,而且浸染型辉钼矿含量均达到工业品位。可以说,几乎全孔矿化,效果喜人。

经过近两年的钻探施工,探边摸底,项目矿区共发现钼铅锌等多金属矿体32条,其中钼矿体25条,铅锌矿体7条。目前,正在开展钻探验证工作的块段,初步圈定最厚辉钼矿体达25m以上,品位最高达2.18%。专家普遍认为,区内还存在较大找矿空间,有望实现找矿新突破。

热爱才能坚守,懂得方能执着

在石平川矿区工作过的每一个十一队地质人,都有一种似火燃烧的石平川情节。为了这份凝聚青春与汗水的石平川情节,为了实现找矿突破的“地质梦”,十一队地质人充分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不畏挫折,顽强苦干,默默付出,恪尽职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

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常规的工作意味着技术员需要付出成倍的艰辛和努力。项目矿区处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雨雾稠密,潮湿阴冷,在夏天穿的再多也顶不住毒蚊蚁的叮咬,在冬天裹得再厚也顶不住风雨的侵袭。十一队地质人员起早贪黑,一天只吃两顿饭,渴了就喝溪水,饿了就啃馒头,天当棉被地当床,硬是顶住压力,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各项困难,凭着对地质的热爱和无畏的豪情勇往直前。尤其是在开展钻探工作时,为满足钻孔布设需要,需把钻机设备化整为零,人抬肩扛地在陡峭的山路上一天往返十几趟,有的技术人员肩膀磨破了皮,有的脚底叠着形状各异的血泡,有的用力过猛,落下腰伤……但整个项目组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然而,当家中老小生病没有人照料时,当快要高考的孩子没有父亲的鼓励时,当拿起电话暂时无法接通时,当未婚妻独自忙活装修新房又不得已再次拖延婚期时,即使再坚强的汉子也会忍不住哽咽,但为了让项目顺利开展,他们总是非常“狠心”,总是在说完“放心吧”,“我很好”,“亲爱的,你辛苦了”之后便匆匆挂断电话,而地质队员的家属们也从来都是在后方用实际行动支持默默地着他们,无怨无悔。

有人曾问:“是什么样的动力,鼓舞着这么一群知识分子甘愿扎根山林,以苦作乐,与石头为舞?”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对地质找矿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石平川外围能找到大矿的坚定信心。

是的,因为热爱才能坚守,唯有懂得才能执着!

再找一个石平川,不单只是梦想

前后几十年,几代十一队地质人陆陆续续在石平川矿区开展工作,几上几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没有几十年来的积累,也不会有今天的突破。但这最后的破茧,仅仅用了22个月时间。

在这基金项目22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不仅发现一个中型钼矿,同时还确认矿区南部铅锌矿床的存在;在这基金项目22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共调配开动钻机4台,近百人参加会战,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6000余米,槽探1500立方米,基本分析样4000件。初步探明资源量超过石平川现有钼保有量的总和,改变了石平川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创造出了令业内认可的业绩。石平川钼矿的勘查工作受到省国土厅、省地勘局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省地勘局局长林天宁等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矿区,实地指导石平川地区找矿工作。局领导勉励十一队,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石平川地区综合地质研究,通过科技攻关取得更好的找矿成果。

金秋九月,走进石平川,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微风吹过,那黄橙橙的谷穗儿在微风中时起时伏,翻滚着金色波浪。正是因为有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付出,才能在秋季迎来收获。十一队地质人的找矿之梦也在这金色麦浪中持续升腾,决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力争在项目中实现找矿新突破。

十一队地质人坚信,再寻一个石平川钼矿绝不会只是梦想!  原)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