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国

“委员对对碰”,我队叶康生科普地质灾害防治并谏良策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7-07-07

 

“委员对对碰”,我队叶康生科普地质灾害防治并谏良策

 

近日,温州市政协委员、我队副总工程师叶康生,受邀参加浙江之声《飞扬访谈之“委员对对碰”》广播访谈节目,与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一道,围绕地质灾害防治主题,接受“电波连线”专访,在为广大听众科普防灾避险知识的同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对对碰》由省政协办公厅和浙江广电集团主办、浙江之声承办,是一档全新的广播访谈节目,在周五的《新闻直播室》中直播,两周一期,邀请政协委员走进直播间,讲述人生故事,展示心路历程,帮助百姓了解政协委员、了解政协组织,为百姓、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搭建协商、交流、监督的桥梁。此期访谈中,叶康生重点就我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关键要点、政策落实、对策措施等三方面问题,作出详细专业解答。此外,还充分结合温州地区“除险安居”工作及自身近三十年的一线专业实践经验,积极向温州市政协建言——《拓宽思路,以EPC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测与检测工作》。

他在《拓宽思路,以EPC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谈道,政府采用EPC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优点,一是工作职责界限清晰,明确了承包商在建设期间及后续的责任;二是EPC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勘查、设计和施工全过程,更易以设计为龙头把握全局,在安全的前提下节约造价,简化工艺,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和协同运作;三是合同总价和工期的固定,政府的投资和工程建设期更加清晰;四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优势,利于施工现场管理和政策处理;五是政府财政压力减轻,EPC模式可以根据进度或者施工验收完再结算,财政风险降低;六是有利于防腐倡廉,防止勘查、设计、施工等多方利益渗透。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测与检测工作》中谈道,由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受传统经验影响,温州地区对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尚未正常展开,长此以往将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监测检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测量、岩土工程、预测预报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需制定出科学系统监测检测方案,准确地确定监测项目和内容,选择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法,充分考虑各种监测方法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和校核,使监测和检测数据更具有超前预报的分析价值。此举,也是在圆满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阶段监测检测工作,是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办公室)

 

叶康生在浙江之声《委员对对碰》栏目中的访谈实录:

问:是不是每到这个季节,都是我们防治地质灾害的关节时点?为什么?

答:4-6月的春雨、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台汛期二个时段是我们防治地质灾害的关节时点。主要原因是“水”惹的祸。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约6.6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浙南和浙西北丘陵山区。浙江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五种类型。其中滑坡约占63.7%;崩塌约占27.9%;泥石流约占5.1%。我省地质灾害特点是:发生时段集中、种类多、规模小、危害大。80%以上发生在4-6月的春雨、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台汛期二个时段。大雨、暴雨和尤其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地表水渗入坡体,使土体饱和而增加斜坡重量、降低土体强度,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等,从而诱发滑坡、崩塌;降雨引起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以及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滑坡和崩塌。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形成的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

问:我们在落实全省防治地质灾害政策中,怎么具体来落实,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举措?

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要求把地灾隐患综合治理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积极减灾、主动防灾,落实责任、加强投入,确保地灾防治工作早日落地见效,这种地质灾害防治态度应属全国首位。各地方政府也一样,如温州市委、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列入十大民生工程的首位,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个加快发展县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的财政补助,即在省级补助1.5万元/人的基础上市级再补助5500/人。作为地灾防治的主要部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作为技术支撑的地质勘查单位也一样,无论是应急调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督查等都走在前面,如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指挥下,选派测绘专业年轻技术骨干组建监测小组赶赴遂昌苏村徒手攀上八百多米的滑坡山体安装棱镜传感器,经过近八个小时的持续作战,所分配的工作基站的布设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并一次性调试成功,用血肉身躯架起一道监测预警安全线。“莫兰蒂”台风来袭期间,该队共计出动应急调查小组101组次,派出应急调查人员达342人次,共完成地质灾害应急调查461处,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207份,为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问:您对未来我省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有什么建议和意见,简单说两三点就可以?

答: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头戏是“搬迁避让”,但由于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圈定多建立在当时应急调查基础上,精度较低,有些点随着推移,无论是地质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搬迁避让”的依据受到老百姓的异议,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建议对“搬迁避让”点进行有资质单位的第三方事前核查,影响范围精确到户,使“搬迁避让”工作有理有据。另外,我省多数需“搬迁避让”点的影响户数较少,集中异地搬迁降低了这些群众搬迁的意愿;离开故土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购房或建房,搬迁户多数无法承受建设或购买新房成本,导致不愿意搬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就地零星安置。二、“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有许多的地质灾害点需要进行工程治理,可能会出现管理人员不足、管理不到位、治理资金不足等现象,建议开展以设计为龙头EPC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治理试点工作,使工程治理进度得到加快的同时质量更易得到保障。三、加快出台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办法,规范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勘查等部门的新方法学习培训以及技术装备添置的支持力度。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