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普法

海天仙境洞头处  地貌奇观半遮面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7-02-15

 

海天仙境洞头处  地貌奇观半遮面

背景链接:作为我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部署海陆统筹发展战略,以“海”为题跨界发展所承接的首例旅游地质项目——《洞头海岛申报省级地质公园服务》项目,经过近半年的高效推进,细心打磨,先后高质量完成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宣传图册、导游图及手册、风光电视片、地质遗迹标示方案及相关申报书等既定工作量,并于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洞头区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获较高评价。目前,相关申报材料正待行政审批。


 

“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这就是清朝诗人王步霄笔下的海天仙境――洞头。温州市洞头区,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外载海洋,内资三江,全区由168个大小岛屿组成,历经3000多年自然与人文积淀,犹如璀璨的珍珠散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素有“百岛之县”、“东海明珠”之美誉。这里不仅具有“岛奇、礁美、滩佳、洞幽、鱼鲜、生态优”的独特海岛风光,而且历经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发展,孕育出了一座瑰丽的地质科普殿堂――洞头海岛省级地质公园(拟建)。

公园主要由洞头园区和鹿西园区组成,面积为67.4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6.41平方公里。

翻开厚重的地质演变编年史,洞头的形成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亿万年前的这里,汪洋汹涌,海底沉积了一套滨海相沉积岩(图Ⅰ),历经晋宁—印支运动的褶皱隆起、变质、强烈断块活动等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具北东向断裂和断陷盆地的变质岩基底(图Ⅱ、图Ⅲ),为洞头以后的地史发展和演化奠定了基础。约1亿1千万年前(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进一步俯冲,洞头所处的东南沿海受到强烈的挤压,导致了大规模多期次的岩浆爆发、喷溢作用,在变质岩基底堆积了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图Ⅳ)。燕山晚期,随着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进一步变陡,区域应力转入拉张伸展环境,该时期火山活动相对减弱,但岩浆侵入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以中酸性-酸性岩浆沿基底断裂上侵入火山岩地层中,形成了洞头各类花岗岩体(图Ⅳ)。而第三纪开始(喜山期),发生差异性升降的新构造运动,形成山地和盆地,至此洞头作为大陆山体前缘延伸的原始丘陵地貌形成(图Ⅴ)。而随着古气候的变化,不断受到海水周期性的侵蚀,直到全新世最后一次海侵,低洼处被海水淹没,洞头成为海岛(图Ⅵ)。期间经过漫长的海浪冲刷和大自然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如今优美壮观的地貌奇观。

园区内地质遗迹众多,拥有各类地质遗迹资源31处,以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和海蚀海积地貌等类型为主,其中犹以发育齐全的海蚀海积地貌为特色,系统完整的记录了海岸地貌形成演化的序列过程,是各科学者研究沿海古地理、古气候、古火山岩浆活动和开展地质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所。

【海蚀洞】节理发育的原始基岩海岸在海水不断冲刷和磨蚀下,在底部首先形成凹槽,称为海蚀洞。其中,规模较大者为半屏山娘娘洞,洞深近40米,宽约1.5米,横穿半屏山,其旁建有娘娘庙,传说为金娘所居洞穴。

【海蚀沟】海蚀洞在海浪的作用下继续向山体纵向侵蚀,顶上岩块沿节理面塌陷脱落,就形成了海蚀沟。其中,仙叠岩鼓音洞姊妹海蚀沟,宽30-50米,长约120米,高50-65米之间,全国罕见。两条狭长的海蚀沟,宛如两条蛟龙背依仙叠巨石,并排而立,大浪冲刷,声如巨雷,甚是壮观。

【海蚀崖】当海蚀洞继续沿海岸线横向侵蚀为主时,上方岩石悬空,重力崩塌,或是岩体直接沿结构面发生裂解崩塌,形成海蚀崖。

半屏山海蚀崖,连绵数千米,高约50-80米,集洞、崖、沟、桥、柱、滩等海蚀海积地貌于一体,犹如海上天然岩雕长廊,在全国堪称一绝,有惟妙惟肖的迎风屏、赤象屏、鼓浪屏、孔雀屏以及渔翁扬帆、黄金印、虾将岩、乌龙腾海等四屏十八景,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与台湾半屏山一山两分、山水相连,孕育了无数期盼海峡两岸团圆的美丽传说。

仙叠岩海蚀崖,连绵数里,蜿蜒有致,崖底沟槽犬牙交错,张牙舞爪,神似一条海上巨龙,恰与半屏山海蚀崖形成双龙戏珠的壮观景象。

【海蚀拱桥】而在岬角的两侧或沿海岸软弱结构面,发育相向的海蚀洞,经长期侵蚀最后贯通,形成海蚀拱桥。其中,牛鼻孔礁海蚀拱桥,有两个类似的洞体穿礁而过,桥洞宽约1.5米,长约5米,高约2米,似椭圆形,宛如巨型牛头上的两个鼻孔,故名牛鼻孔礁。

【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坍塌,残留柱状桥墩,或基岩海岸,海浪造成岩石沿节理面裂解,个别柱状岩石残留岸边,均为海蚀柱。

“观音训狮”海蚀柱,由两块岩礁组成,右边独立高耸的火山碎屑岩礁,底宽上窄,状如观世音菩萨,浪花涌来,犹如端坐在莲花台上;左边赤红色的霏细岩礁,高15米,长20多米,状如一头赤色雄狮,卧身抬头,温顺地聆听观音讲经论道。

“石佛观海”海蚀柱,为一花岗岩海蚀柱,石柱突立高耸,与周边围岩脱离,形似一尊石佛傍山端坐,两手前拱,双目微闭,面海参禅,为来往船只祈祷平安。

【海蚀平台】由于海水的侵蚀,岸线不断后退,在古海岸线之间形成向海微倾的平台,即为海蚀平台。

道坦岩海蚀平台,总体呈北东向,长约350米,宽在20-50米之间,规模之大,省内罕见。地表基岩水平层理发育,台面较为平整,直耸的海蚀崖可见碎屑粗细韵律变化的火山岩层,反应了不同的古成岩环境和火山活动的强弱程度,崖面凹凸平整切换,有如刀切屏风,又似岩雕水墨画。崖下紫红色巨石堆积,光怪陆离,好似一条海洋山水画廊。而仙叠岩大礁古海蚀平台、钓鱼台古海蚀平台等,都是海岸线变迁遗留的直接证据

【海积地貌】大沙岙沙滩,是洞头最美丽的沙滩,沙质为纯净铁板沙,细柔而不松软,走在上面犹如踏在地毯上,是观海、听涛、游泳冲浪、赏海上日出的好去处。大竹峙岛沙砾滩,则是省内唯一的一湾共生沙滩和砾滩

的沙砾滩,且一侧为沙滩,另一侧为砾滩,两滩紧连,分选之好,实属不易,对于研究区域内海水动力条件、波浪与潮汐运动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花岗岩地貌】几百万年前花岗岩侵入于火山岩中,由于地壳抬升和风化剥蚀露出地表,经风化、崩塌、堆积,从而形成各异的石蛋地貌和拟态石景观。

洞头的花岗岩地貌以“雄、奇”著称,大竹峙岛花岗岩石蛋群,是浙东沿海海拔最低的石蛋群,千百个大小石蛋散落于碧海绿地之间,其形千变万化,或雄伟奇特、或灵秀精致。

大瞿岛的石林区,则奇峰异石林立,“松鼠跳梁”、“童子拜观音”、“千面佛”等各异石景达70余处,穿梭迷雾之间,似有仙灵聚会的景象,完美诠释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火山岩地貌】园内火山岩地貌主要集中于仙叠岩景区,受节理裂隙及岩性共同作用,经风化剥蚀形成了突岩、崖嶂、石柱等独特地貌景观。

仙叠岩巨石摩天、危石层叠、险峻壮观,传说危石为神仙所垒,故名“仙叠岩”。涉足岩顶可见“神龟听经”和“日光岩”等突岩奇石,崖面不乏各名家石刻以及摩崖观音和十六罗汉等佛教浮雕。泛舟海面,举头仰视,则可见“西天取经”、“仙人戴帽”、“蛤蟆欲仙”等景观,各景错落有致,好似一个“海上盆景园”。

【其他地质遗迹】公园内不但有着丰富的各类地貌景观,还包括诸如岩浆岩(体)剖面类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

【生态环境】壮阔的地质遗迹景观之外,丰厚的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洞头的瑰宝。岛上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密布,生态优良。被誉为“东海第一坪”的大竹峙岛天然大草甸,就像顺地平铺的一方大绿毯,似有蒙古塞外风情。而列入海洋保护区的鸟岛,每年49月数万只候鸟登岛栖息觅食,不乏东方白鹳、黄嘴白鹭、黑尾鸥、白鹭等珍贵鸟类。

洞头,是一座海蚀、海积学的天然博物馆,是一处花岗岩、火山岩地貌的精致盆景,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动植物资源宝库,是一本承载了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浩瀚史书。“洞天福地,从此开头”,不日,洞头省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将为这颗璀璨明珠揭开最后神秘的面纱,开始向世人展示其绚丽夺目的地质之美。(海勘院  叶文荣)

 

点击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